(中国仲裁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9月16日至17日,2018中国仲裁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简称“联合国贸法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委”)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协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东川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贸法会秘书长Anna JOUBIN-BRET女士,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贸仲委副主任卢鹏起出席会议并致辞。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主持开幕式。
(中国仲裁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中国仲裁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商务部、发改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高峰论坛。本届论坛还邀请了联合国贸法会第二工作组主席Natalie Morris SHARMA女士、英国高等法院商事法庭前法官William BLAIR先生、国际商会仲裁院副主席Kap-You (Kevin) KIM先生、国际商会仲裁院副主席Mohamed S. Abdel WAHAB先生、俄罗斯仲裁协会秘书长Roman ZYKOV先生、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副主席兼总法律顾问Eric TUCHMANN先生、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副主席Michael LEE先生、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副主席Leng Sun CHAN先生、巴西工商业联合会仲裁和调解中心秘书长Luis PERETTI先生、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副主席Nikolaus PITKOWITZ先生、台湾中华仲裁协会理事长李复甸先生、台湾中华仲裁协会名誉理事长李念祖先生等出席会议或作为演讲嘉宾。国内外主要仲裁机构代表和有关国家法官、仲裁员、专家、律师和工商界人士共计340人参会。约25万人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了高峰论坛。
今年适逢《纽约公约》实施六十周年。基于贸仲委在促进中国仲裁走向国际作出的贡献,作为《纽约公约》的协调者和推行者,联合国贸法会首次作为主办方之一共同举办高峰论坛。本次论坛聚焦当前国际仲裁前沿和热点问题,回顾《纽约公约》六十年的历史成就,展望国际仲裁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争议解决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不同法律文化的融合以及新技术对仲裁的影响,对促进中国仲裁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仲裁的作用,推动国际仲裁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东川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东川在主旨讲话中指出,《纽约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三十多年来,中国法院严格履行公约项下的国际法义务,按照公约规定承认和执行在缔约国领土内作出的仲裁裁决。中国法院始终坚持支持仲裁发展的立场,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纠纷的权利,努力营造仲裁友好型的司法监督环境,大力推动仲裁制度的完善和仲裁公信力的提高。罗东川副院长还介绍了去年以来中国仲裁司法审查的新发展,包括制定了多项司法解释规范仲裁司法审查案件办理,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他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并愿与各纠纷解决机构共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推动仲裁发展、司法公正和世界法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联合国贸法会秘书长Anna JOUBIN-BRET女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联合国贸法会秘书长Anna JOUBIN-BRET女士向与会嘉宾展示了《纽约公约》60周年专题纪录片,以此回顾了《纽约公约》和国际商事仲裁在过去60年的发展,以及联合国贸法会对推动相关进程的不懈努力。她表示,联合国贸法会一直是《纽约公约》的守护者,致力于不断扩大成员国数量和促进各国对公约解读和执行的一致性。Anna JOUBIN-BRET女士还专门介绍了联合国贸法会不久前刚刚通过的《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执行公约》,强调了调解在争议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她希望国际社会共同支持调解公约,使之成为国际调解领域的奠基石。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贸仲委副主任卢鹏起在开幕式上致辞)
卢鹏起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解决经贸投资争议的重要法律途径,在处理国际经贸纠纷、消除投资和贸易障碍、推进国际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纠纷解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仲裁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介绍到,贸仲委2017年涉外案件受案数占全国涉外仲裁受案总数的近六分之一,案件争议标的额占全国案件争议标的额总量的七分之一,案件当事人涉及6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仲裁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他强调,面向未来,中国仲裁要紧跟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步伐,谋求创新发展、多元化发展、融合发展,在探索互联网+仲裁、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推动国际仲裁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努力,并与国际仲裁界一道推动国际仲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应用。
本届论坛邀请了20余位演讲嘉宾。论坛上,与会中外专家围绕“《纽约公约》六十周年”“争议解决方式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不同法律文化的融合以及新技术对仲裁的影响”等议题发表主题演讲,就国际仲裁领域界关心的焦点议题进行了积极互动和热烈讨论,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交流,并就进一步推动中国仲裁发展,加强国际商事仲裁交流,深化国际仲裁合作达成了共识。
(议题一:回顾与展望 纽约公约六十周年)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联合国贸法会秘书长Anna JOUBIN-BRET、最高人民法院审判长沈红雨、国际商会仲裁院副主席Kap-You (Kevin) KIM、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副主席Leng Sun CHAN、俄罗斯仲裁协会秘书长Roman ZYKOV、北京大学法学教授Mark FELDMAN、美国Shearman & Sterling律师事务所合伙人Emmanuel JACOMY、美国Alston & Bird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Matthew RICHARDSON)
《纽约公约》是关于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最为重要的公约,是国际仲裁大厦赖以存在的基石。贸仲委一直以来积极宣传扩大《纽约公约》影响、推动公约在中国的有效执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Alston & Bird 律师事务所律师Matthew Richardson介绍了贸仲委仲裁裁决在美国承认与执行情况。从他调查的结果上看,贸仲委作出的仲裁裁决均得到了美国法院的承认和执行,美国法院对于贸仲委作出国际仲裁裁决的能力表示出了高度尊重和认可。目前没有发现不予承认和执行的案例。他引用某一法官在审理贸仲委仲裁裁决执行案件中的说法,认为贸仲是一个中立的仲裁机构。
(议题二:机遇与挑战 争议解决方式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最高人民法院副庭长高晓力、联合国贸法会第二工作组主席 Natalie Morris SHARMA、贸仲委仲裁院副院长赵健、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副主席Michael LEE、巴西工商业联合会仲裁和调解中心秘书长Luís PERETTI、美国Denton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Bart LEGUM、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华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纠纷解决需求的增长,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发展。本次论坛上,演讲嘉宾围绕争议解决方式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执行公约》,讨论了调解在中国、巴西等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不同争端解决机制间的竞争与合作,中国仲裁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投资协议中的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
(议题三:文化和创新 不同法律文化的融合以及新技术对仲裁的影响)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曹丽军,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副主席Nikolaus PITKOWITZ,英国高等法院商事法庭前法官、仲裁员William BLAIR,葡萄牙BCH律师事务所合伙人Duarte HENRIQUES,国际仲裁员、大律师、调解员 Kim ROONEY,Herbert Smith Freehill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Kathryn SANGER,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滔)
近年来,东西方法律文化的交流融合日渐成为国际仲裁发展趋势,新技术对国际仲裁的影响也更加显著。针对不同法律文化的融合以及创新技术对仲裁的影响这一议题,参会嘉宾分别就国际仲裁证据、第三方资助、新技术及在线争议解决三方面问题发表了见解。
为期一天的会议在意犹未尽的研讨中落下帷幕。闭幕式上,最高人民法院副庭长高晓力,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致闭幕辞。
(最高人民法院副庭长高晓力致闭幕辞)
高晓力法官表示,中国法院对仲裁始终持非常积极的态度,最高人民法院愿与中国仲裁机构在宣传仲裁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中国仲裁不断发展。
(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主持开幕式并致闭幕辞)
王承杰秘书长总结了本届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建议共同宣传推广国际仲裁理念、推动仲裁公信力建设、促进司法环境优化、加强机构间务实合作,希望国内外仲裁界深入合作,为构建和谐建康的国际经贸环境作出不懈的努力。贸仲委副秘书长李虎主持闭幕式。
(贸仲委副秘书长李虎主持闭幕式)
(中国仲裁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本届高峰论坛成果丰硕,亮点纷呈。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国际仲裁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仲裁事业的发展大势,共同探讨了仲裁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国际仲裁和中国仲裁的发展前景,使本次论坛成为了国际仲裁界的聚集点。
央视新闻频道、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新华社、中新网、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高峰论坛盛况进行了专门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本次高峰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请点击链接收看新闻视频:2018中国仲裁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